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組成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組在武漢督查時,發現黃孝河明渠和巡司河(洪山段)兩個黑臭水體未消除黑臭,向全國進行了通報??傮w來講,武漢在治理黑臭水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當前進入黑臭水體治理的攻堅期,要全面消滅黑臭水體,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行動和目標不匹配。按照 “水十條”要求,2017年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按照武漢市的目標,2017年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武漢的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既沒有達到“國標”,也沒有達到“市標”。黃孝河和巡司河黑臭水體已治理多年,投入了巨大的人、財、物費用,但階段性目標卻是部分落空的。
二是管理和治理不貫穿。武漢將黑臭水體整治作為“四水共治”的重要內容,開展了黑臭水體的綜合整治。但從這次黑臭水體整治督查情況來看,暴露出來的更多是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比如河面的漂浮物、河岸的垃圾等,這些都是通過管理短時間內完全可以達標的。由此可見,武漢在水環境治理日常監管中還存在不足之處。
三是主導和參與不協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政府、企業、公眾要各盡其責,共同發力。對于黃孝河和巡司河等黑臭水體,多年來,武漢市政協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不斷建言獻策和監督治理,媒體也多次披露報道相關情況,群眾對此也是投訴不斷。但這么多年過去了,黃孝河和巡司河黑臭依舊。因此,要解決黑臭水體的問題,僅依靠政府發力仍是不夠的,必須推動各方面各層面積極參與。
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軍運會(即將于2019年10月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前消除黑臭水體,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短期達成目標,長期綜合整治,長短期相結合,二者不可偏廢。黑臭水體綜合整治是一個長期戰役,需要久久為功,但黑臭水體在軍運會前消除達標是必須短期完成的硬任務。因此,建議政府在綜合整治黑臭水體的大背景下,要按照整治目標優先達標整治。即利用物理、生物、工程手段等技術方法,在目標時間內基本完成消除黃孝河和巡司河等黑臭水體的黑臭目標。
第二,綜合整治為藍圖,監管為覆蓋,監管貫穿治理,二者不可分割。政府要加強黑臭水體的日常監管和維護,將監管和維護貫穿于整個綜合整治中,不能以綜合整治代替日常監管。目前實施的河長制和成立市級水質提升攻堅指揮中心等措施是一種制度創新,采用無人機加強監測是一種技術創新。除了加強這些措施手段外,還需要保障日常維護執行的人力、設備、經費,把問題清單落實在最基層的監管行動中。更重要的是,要將治理從上到下的外在問責壓力逐步轉化為各級黨委政府自覺監管的內在動力,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第三,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重視全民共治,通過信息公開,鼓勵各方參與。地方黨委政府作為治理黑臭水體的第一責任人,發揮主導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黑臭水體究其本質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因此,建議政府要逐步放開規劃、工程建設、監測等政府系統堡壘,逐步實現有效的“放管服”,通過市場參與、科研服務、數據共享、市民參與,解決目前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合力共創全民共治黑臭水體的新局面。(梅惠)
編輯: